河滩上一块垫脚石 居然是清朝“大夫第”碑匾

无锡江阴徐霞客镇村民怎么也不会料到,散落在村里河沿滩的一块被随意搬动的垫脚石,居然是个清朝文物!近日,江阴徐霞客镇黎明村网格员在巡查过程中无意中发现了河滩上的一块垫脚石,上报后,经过江阴博物馆和考古工作者初步认定,这是清朝 " 大夫第 " 碑匾。

这块石质碑匾虽然年代已久,但保存完好,雕刻精美,经测量,长 196.5 厘米,宽 64 厘米,厚 9 厘米。" 大夫第 " 字体为楷书。资料显示," 大夫第 " 一般是指文职官员的私宅。" 大夫第 " 指的就是士大夫的门第,不是平民百姓的草庐,它是一种身份的标榜、一种地位的彰显,是一种荣誉称号。

考古工作者来鉴定现场,也吸引了不少村民围观。89 岁的村民陆长宝说,这块东西已经保存很长时间了,之前是放在村子附近的堂皇庙的。他 16 岁时,还亲自把这块石质碑匾挑到河边做基建材料,那时候为了做入水引流设施,就把它当砖头使用。

江阴市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经初步判断,这块碑的年代应该是清代偏晚期的。江阴关于 " 大夫第 " 的文物很多,但过去还没发现这么大的石质匾额,下面还有榫卯结构,应该是挂靠在大的建筑上面的。能够在徐霞客镇的农村发现这样的宝物非常难得。目前," 大夫第 " 碑匾已经被运往江阴市博物馆,将作进一步清理并展示。至于这块碑的年代和属哪一个大夫家族,仍需通过研究史料再判断。

(江阴市文明办供图 编辑 余爽)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新闻到
微信朋友圈
扫描后点
右上角分享

0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Ad

Related Posts: